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路客貨運輸業需求和家用汽車保有量急劇攀升,隨之而來的是廢舊輪胎數量的大幅增長。
數據發現,2023年我國廢舊輪胎的產生量就已超過1300萬噸,并且以每年6%至8%的比例增長。但廢舊輪胎處置的現狀卻讓人顧忌。今朝,行業內大多采取研發、生產再生膠沒準膠粉的做法,這種做法緊要用于廢舊卡客車輪胎,對乘用車胎卻毫無辦法。大宗廢舊乘用車輪胎流入“土法煉油”作坊,對環境產生了緊要的二次污染。
達成廢舊輪胎的環保和資源化處理,既是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需要,也是社會管理的目標,但這一流程需要較高技術支撐。
2023年7月份,科技部將“廢乘用車輪胎高效裂解與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更始打算2023年度“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配合東南大學、大陸石油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集100多名教授專家的智慧,攻克了全球廢舊輪胎循環利用領域的17大首要共性技術難題,開發了添加全球空白的廢舊輪胎綠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術及智能化裝備,達成了廢舊輪胎處理的“零污染、零殘留、零排放、全利用”。
“雙星企業的技術具有改進性。”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標華表態,當下,我國有很多廢舊輪胎處理企業還停留在土法裂解上,只能提煉出油,個別能提煉出炭黑,但是技術上都存在不足。而雙星企業的裂解技術是連續式的、模塊化的,且可完成對廢舊輪胎的100%利用。
在雙星企業的智能化廠家里,一條廢舊輪胎經過裂解,可回收約45%的初級油、35%的炭黑、12%的鋼絲,其余8%可以變成可燃氣,做到了對廢舊輪胎的“吃干榨凈”,真正把“黑色污染”變成了“黑色黃金”。同時,廠家采用雙星企業自主創新、中國領先的除塵、除味裝備,對有害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置,徹底解決了廢舊橡膠產生二次污染的問題。據介紹,該智能化廠家每年可處理廢舊橡膠10萬噸。
專家指出,規范健全回收體系是廢舊輪胎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前置條件,應實行全流程監管和追溯管理,確保廢舊輪胎的規范回收、規范售賣及規范處置。同時,要健全基于技術規范的再加工品標準,促進廢舊輪胎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