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支持廢料的回收。即使一些材料可以有效回收能夠由再生材料安全制成的,然則塑料卻無從。2023年,美國消費后塑料垃圾的回收率為5%左右,低于2023年的9.5%,當時美國向大陸出口了數(shù)百萬噸塑料垃圾,并將其計入回收——雖說其中大多數(shù)并沒有回收。
塑料回收不能行,也永遠不會可行。這話說得極端可怕。但是仔細酌量,還挺有幾分道理。一般來說,回收資源的問題不在于概念或流程,而在于材料自身,美國高達68%的紙張回收率表明了這一點,回收塑料的問題同樣也是如此。
第一個問題,塑料有成千上萬種,每一種都有自身的成分和特性。它們都含有不同的化學增加劑和著色劑,不能一起回收,因此無從將數(shù)億萬塊塑料分門別類進行處置。塑料,實際上是成千上萬種不同材料的統(tǒng)稱。拿飲料瓶打個比方,理論上的流程是收集、粉碎、清洗、脫水、高溫熔融,切成一個個圓柱形的PET顆粒,再重新制成新的塑料制品。
聽上去簡單,但是一上來就是坑啊!首先,雖說實施了垃圾分類,但是在扔垃圾時,不會特意去區(qū)分不同的塑料,分揀這一步就得在回收中心解決,通過千辛萬苦,只剩下飲料瓶,不過PVC在180度時就會分解,而PET需要265度的高溫才能夠中心塑形,如是一起處理產(chǎn)生了氯化氫,那PET就浪費了。
僅僅一頓快餐就能夠涉及許多不同的一次性塑料,囊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高密度聚乙烯(HDPE#2)、低密度聚乙烯(LDPE#4)、聚丙烯(PP#5)和聚苯乙烯(PS#6)的杯子、蓋子、托盤、袋子和餐具。這些無法一起回收,這就是為什么在美國塑料快餐器具不可合法地宣稱可回收的原因之一。
與金屬和玻璃不同,塑料制品大概含有加大劑和可吸收的化學物質,它們通常被收集在路邊的垃圾箱里,例如塑料農(nóng)藥器皿。根據(jù)加拿大政府公布的一份報告,再生塑料的毒害風險杜絕了“絕有很多塑料產(chǎn)品和包裝”被回收,進而被制成食品級包裝的沒準。
另一個問題是,塑料回收不經(jīng)濟。回收塑料的成本高于生產(chǎn)塑料,由于收集、分類、運輸和再處置塑料垃圾的成本過高。石油化工業(yè)日前迅速增補,這將逐漸降低剛剛興起塑料的成本。
盡管現(xiàn)實如此,不過我們不是在主張絕望,恰恰相反地是我們需要事實。回收塑料的努力說不上成功,但也絕對算不上失敗。今年發(fā)布的《大陸塑料污染治理理念與實踐》指出,通過多年努力,大陸建構起較為完善的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產(chǎn)能和產(chǎn)量都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我國廢塑料的材料回收量約為1900萬噸,回收率達到31%,是全球廢塑料平均材料化回收率的近1.74倍,回收利用產(chǎn)能約占全球70%,并且實現(xiàn)了100%本國材料化回收利用。因此,與不回收塑料帶來的危害相比,回收塑料帶來的危害更小。
分類回收是實行塑料循環(huán)利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國新智創(chuàng)第五代智能分類回收機可兌現(xiàn)對飲料瓶、紙類、金屬、塑料、紡織物、玻璃等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在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之下,形成了廣泛的回收利用體系。